引用《视角与人物》不过,我怀疑,有些作者停留在电影视角一个原因,是他们对视角人物的了解不够深入,无法展现他们对事物的态度,在开始写作前,他们没有先创造人物;而在写作过程中,他们又没有继续深入挖掘,完全把人物给忘了,只向读者展示人物最表面、最肤浅的动作,以及他们说出来的话。
结果呢?
就像这样:她在他身旁坐下。
“我很紧张。”
她说。
“没有什么可紧张的,”他安慰着回答。
“你会做得很好的。
这个舞你已经排练了好几个月了,再过几分钟你就可以登台演出,我知道你能做到。
我把一生所学都叫给你了啊。”
他开玩笑地说。
“你坐在这里说当然很容易。”
她说着,紧张地喝了一口酒。
他把手放在她的手臂上。
“稳住,孩子。”
他说,“你该不会想醉着上台跳舞吧?”
她抽出了手臂,“我已经好几个月不喝酒了!”
她厉声说道,“我为什么不可以喝点东西来让自己镇定下来!
你不要再像保姆一样了。”
对话,对话,对话。
对话的目的是为了叙事:是为了告诉读者,她是一个舞蹈演员,经过几个月的排练之后,她将在舞台上做重要的表演;她曾经酗酒,而他在这个过程中,像保姆似地帮助她从酗酒问题中恢复过来。
对话也通过人物的情绪真实流露表明了人物态度。
为了防止我们没看懂,作者加了一些诸如“安慰开玩笑厉声说”等词语。
结果呢?
夸张的表演。
读者被迫看着两个完全陌生的人物表现出强烈的情绪,谈论着对读者毫无意义的私事。
在现实生活中,看到这个场景会让人感到尴尬,在阅读中也一样,读者拒绝阅读。
而如果在浅层进入和深层进入的两段找到一个平衡点,则能创造一个更为克制、可信的场景,读者则能够更深刻地了解人物。
皮特看出,甚至在做到他身边之前,诺拉就很紧张;她一直在发抖,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了。
她目光呆滞地对着空气盯了好一会儿。
皮特猜测,她是不是又在脑海里重温着日常的想象,过去的几个月,她想了一遍又一遍:前进、踢腿、翻转、跳跃........她被自己吓到了,忘记了动作,出错了,她整...